在發布會前幾小時,有幸在國產寶馬X5的品鑒會上,見到了這臺「全新」的i3。之所以用“新”,是因為熟悉寶馬的人都知道,i3曾經是寶馬開創電動化賽道i品牌的第一款車,Mega CITY的概念,讓這臺小車風靡歐洲。大量碳纖維材料和可回收材料的運用,開創了汽車行業的先河。
而如今的這臺“新”i3則專為中國市場打造,沿用i3這個響亮的名字,也能看出寶馬對他寄予了厚望。i3的定位,就像是燃油車里的寶馬3系,針對新能源中型豪華轎車市場。而要讓我說:他自然繞不過這個市場的銷量領先者特斯拉Model 3。
那我們就以Model 3作為尺子,來看看全新寶馬i3到底有沒有潛力,成為最暢銷的純電中型轎車!
01 外觀
外觀見仁見智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。我只講新i3在設計上的一些亮點。家族的天使眼大燈,這一次進行了全新的設計,燈眉部分是一個倒L形,大燈鑲嵌在燈眉內部,加強了車頭的層次感。
i3依然使用了雙腎封閉式的進氣格柵,并在“雙腎”下部,提供了一個主動進氣格柵,能夠根據時速和場景變化,開啟關閉,有效改善風阻。
車頭左右兩側的導風口不是裝飾件,它能與車側的鯊魚鰭導風槽貫通,加上低風阻輪轂,能有效改善兩側的空氣流動。底盤平整,尾部包圍還安裝了擴散器,不僅讓整車風阻系數達到了0.24cd,也讓車輛運動感十足。
02 動力與底盤
這一次寶馬在i3的底盤配置上很下本,完全是拿出越級的硬件出來。比如:標配后軸自適應空懸,雖然不能像主動空氣懸架那樣大范圍手動調節,但對于改善車身姿態和舒適性是有很大幫助的,最重要的是標配。
其次是前后懸均配備了HRS液壓回彈減震系統,在不同路面上可以幫助彈簧快速吸收因沖擊產生的顛簸。車輛后部底盤還配備了后防傾桿,發動機艙內配備了前避震頂端拉桿。i3的重心相比3系低了44毫米,前后輪距也更寬,并配備ARB防滑穩定控制單元。簡直武裝到了牙齒!
動力單元使用了210kW 400N·m的勵磁同步電機,位于車輛后軸。電池為70kWh高鎳三元鋰電池,CLTC續航達到了526km,0-100km的加速為6.2s,這樣的動力雖然并不頂尖,但后驅,50:50的配種比,加上寶馬的調教,駕駛樂趣依然令人期待。i3的這套底盤+動力配置,勢必會讓他的運動性能好于寶馬3系。
03 空間
特斯拉Model 3最讓人詬病的就是空間,尤其是后排空間。全新i3的尺寸為4872x1846x1481mm,軸距達到了2966mm,比3系長。
我本人身高183cm,前排調整為我的駕駛位后,后排腿部空間達到了1拳3指、頭部4指,要明顯好于Model 3,Model 3的后排,我坐起來是會頂頭、頂大腿的。
04 座艙與智能化
i3使用了iX和i4同樣的ID8系統,一進入車內,我就被眼前的兩塊懸浮大屏(12.3英寸+14.9英寸)吸引了,之前體驗iX還沒有這么強烈的感受,可能是由于i3的前排橫向空間相比iX更小的關系,同樣尺寸的屏幕放在i3車里,還是讓人蠻震撼的。
ID8系統的整體操作流暢度很好,操作邏輯上與之前ID7有很大不同,關于這個部分,此前有很多文章和視頻介紹,我就不再贅述了。
這一次i3還在前排主副駕各配置了一個麥克風,并且支持分區鎖定,能夠控制車窗、氛圍燈等多項車控操作,但目前仍不支持連續語音對話。
寶馬這一次卻在選裝上大方了一次,多達20項的標配,但可惜的是過去iX3贈送的輔助駕駛Pro這次變成了選裝,因此標配版本的i3 eDrive 35 L是沒有360環影的。
大家看到這篇稿子的時候,應該已經知道價格了。令我沒想到的是,全新寶馬i3只有一個版本,定價為34.99萬元??紤]到iX3目前的終端優惠政策,我個人猜測i3后面的實際成交價也會存在空間。而與當下這個級別的銷冠Model 3相比,寶馬在品牌、硬件配置、做工與豪華感無疑是有很大優勢的。而最重要的一點是:這臺車在兼顧運動化屬性的同時,對家庭用戶也更為友好,后排空間的優勢明顯。
不過最終決定市場認可度的,一定還是價格!我的想法是:如果你本身對于Model 3就不感冒,那不妨去店里看看這臺車,試駕一下再做決定,畢竟很多時候,喜好是讓人買單的唯一理由。